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125篇
  免费   9629篇
  国内免费   11308篇
测绘学   5570篇
大气科学   12354篇
地球物理   11489篇
地质学   19682篇
海洋学   6963篇
天文学   6496篇
综合类   3522篇
自然地理   7986篇
  2024年   170篇
  2023年   716篇
  2022年   1647篇
  2021年   2056篇
  2020年   2256篇
  2019年   2523篇
  2018年   1996篇
  2017年   2449篇
  2016年   2386篇
  2015年   2606篇
  2014年   3452篇
  2013年   3971篇
  2012年   3620篇
  2011年   3824篇
  2010年   3210篇
  2009年   3926篇
  2008年   3837篇
  2007年   4042篇
  2006年   3744篇
  2005年   3131篇
  2004年   2736篇
  2003年   2335篇
  2002年   1875篇
  2001年   1662篇
  2000年   1467篇
  1999年   1333篇
  1998年   1163篇
  1997年   991篇
  1996年   811篇
  1995年   726篇
  1994年   641篇
  1993年   586篇
  1992年   444篇
  1991年   344篇
  1990年   255篇
  1989年   215篇
  1988年   184篇
  1987年   96篇
  1986年   106篇
  1985年   107篇
  1984年   67篇
  1983年   53篇
  1982年   55篇
  1981年   37篇
  1980年   40篇
  1979年   16篇
  1978年   29篇
  1977年   35篇
  1976年   26篇
  1973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胡曙虹  杜德斌  范蓓蕾 《地理研究》2019,38(7):1733-1748
基于中国企业海外R&D投资数据和零断尾负二项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1998—2015年中国企业R&D国际化的时空格局特征,并从东道国角度分析影响其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中国新建海外R&D机构数量快速扩张;海外R&D投资区域分布广泛,呈现分散和集聚并存的特征;以华为为例分析了典型中国企业海外R&D投资的空间布局特征,认为目前华为海外R&D投资呈现集中布局在欧洲,零散分布在亚洲、美洲、非洲的空间特征,主要是由其以全球技术升级和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等R&D国际化的战略动机所决定。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企业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行R&D投资的影响因素有共同点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① 现阶段东道国的R&D需求不是影响中国企业对其进行R&D投资的主要因素;② 代表中国与东道国经济往来密切程度的关联要素是影响中国企业R&D投资的重要决策因素;③ 发达国家吸引中国企业对其进行R&D投资主要是因其创新能力强、R&D资源数量多,而政策及制度供给是影响中国企业对发展中国家进行R&D投资的主要因素;④ 地理距离对中国企业R&D“走出去”的阻碍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发展中国家的R&D投资中。  相似文献   
52.
张铃钰  叶浩威  安宁 《热带地理》2019,39(6):880-888
通过文本分析和档案分析的方法,立足文学地理学分析框架和研究范式,分析了香港70年代、过渡时期、后殖民时期三部文学界热门且公认具代表性的作品——《我城》《烦恼娃娃的旅程》和《后殖民食物与爱情》,解构了作品中“本土”“国家”和“全球”3个空间维度下再现的地理物象、空间想象、人物活动、地方文化,窥探其内部隐含的文化认同与身份意识问题。结果发现,由于香港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不断变迁等原因,香港的文化和身份意识处于不断重塑的状态。通过文本分析,发现香港文学作品中最早萌芽的是“本土”意识。西西的《我城》被认为是本土意识的发轫之作,其在港英政府和回不去的家这一夹缝中在“城”这一空间尺度上勾勒出浓浓的地方意识。其次,在中国恢复行使香港主权这一背景下,《烦恼娃娃的旅程》这一极具回归题材代表性的作品深刻地刻画了香港人在身份认同尺度升级过程中的迷惘。最后,也斯的《后殖民食物与爱情》通过“食物”为线索讲述了回归后的香港故事,为读者认识后殖民时期多元文化混杂下的香港社会提供了细致的观察。通过对三部文学作品的分析,发现港人经历了由殖民统治时期本土身份意识的觉醒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归属,到回归过渡阶段身份意识的尺度升级及其不适,再到回归后多元文化的交织和协商,不仅在尺度上实现了由地方到国家再到全球化的身份意识塑造,而且在结构上存在中华文化、西方文化和香港本土文化不断协商与冲突的三重性。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文学地理视角的讨论,发现这样的文化和身份意识不是属于某个群体的特有特征,而是根植于香港社会的每一寸肌肤,不仅反映了小说作者对香港社会的细致观察,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社会本身所面临的文化和身份困扰。  相似文献   
53.
以祠庙祭祀为主体且祠庙保存良好的民间信仰是甘肃陇中地区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甘肃陇中地区的民间信仰具有很强的趋同性,本文以陇中地区的榆中县为例,以各村的祠庙为民间文化载体,通过核密度分析、Logistic回归等方法探讨榆中县民间文化载体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探讨陇中地区人地关系,保护和弘扬民俗文化有着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根据已有研究将榆中县民间信仰归纳为山神信仰、水神信仰、天地信仰、女性信仰、英雄崇拜和祖先崇拜,祖先崇拜的祠庙数量占有重要地位;(2)榆中县祠庙主要分布在西北黄河南岸、中部陇海铁路沿线及南部风景名胜集聚区,村级层面空间差异不显著、乡镇空间差异相对较大。通过核密度分析,不同类别民间信仰空间分布热点各有不同;(3)榆中县民间信仰空间分布受到区位条件限制,民间信仰的祠庙多位于海拔高度较低、人口密度较大、交通可达性较好的地区,坡度和到水源的距离成为山神信仰和水神信仰祠庙空间分布显著的影响因子,榆中县祠庙呈现出山神信仰类祠庙“依山”,水神信仰类祠庙“傍水”的空间特点。  相似文献   
54.
傅沂  赵子奇 《热带地理》2019,39(5):711-720
在中国制度差异显著与目前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下,经济地理学与制度相结合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通过系统地梳理经济地理学与制度的关系发现,经济地理学与制度在历史上存在先分离后融合的情况,并且目前经济地理学与制度研究结合态势不容乐观,制度研究在本体论、方法论、时间维度、空间尺度、研究方法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通过文献梳理与理论分析,认为经济地理学的制度理论应基于演化经济地理学进行建构,并提出了建构的方向:1)以系统论、层级观为指导,注重构建制度的层级结构;2)以反还原论为基础,寻求方法论的突破;3)借助演化的思想与路径依赖理论,强调时间在制度系统中的作用;4)加强对各空间尺度的制度研究;5)注重工具方法的借鉴与创新。  相似文献   
55.
牛莉芹  程占红 《地理研究》2019,38(5):1162-1174
以往旅游对植被影响的评价成果较多,但是旅游影响下植被景观与地理因子之间的关系报道较少。本文利用多种数量生态学方法探讨了五台山旅游开发与植被景观之间的生态关系。结果表明:① 旅游开发影响下五台山植被景观可分为单优乔木区、草本区、差级乔草区、中级乔草区、中级灌草区、良级灌草区、良级乔灌草区、优级乔灌草区、以及寺庙区、商业区或居民区9种类型。② 在除趋势对应分析中,第一轴与所有因子的相关性都较大,第二轴与旅游干扰度和海拔呈显著的负相关性。各植被景观类型的空间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关键性指标的空间格局。③ 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方法能够大大提高植被景观特征与地理因子间的相关性,并将其直观地表达于排序图中。在植被景观特征与地理因子的关系上,第一轴上的相关系数是0.858DCCA>0.828DCA,第二轴上的相关系数是0.583DCCA>0.501DCA,这说明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方法更优。  相似文献   
56.
刘伟  黎洁  徐洁 《干旱区地理》2019,42(3):673-580
借鉴社会—生态系统研究领域的恢复力概念,结合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和基于资本的评估方法,构建易地扶贫移民生计恢复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陕南安康市3个区县的657份农户实地调研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微观农户视角实证分析和评估易地扶贫移民的生计恢复力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易地搬迁农户物质、社会资本分布不均衡,不同搬迁类型和时间对农户生计资本分化产生作用。物质、金融和社会资本积累水平以及环境、健康服务可及性等均是搬迁户提升生计恢复力的前提和基础,而搬迁类型对移民生计恢复力表现出显著的负向作用。建议政府充分发挥政策优势,针对不同搬迁类型和时间移民进行精准帮扶,着力解决搬迁户生计资本的薄弱环节,不断提升其生计恢复潜力。  相似文献   
57.
基于自然与人文多重栅格数据,构建人居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评价模型,分析2015年关中平原城市群人居环境的空间分异格局,并对人口分布与人居环境质量的协同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人居自然环境呈现出自东向西,由山地、高原向平原、谷地依次递减的空间分布格局,受地形影响最为明显,地形起伏度与人居自然环境呈负相关关系。(2)人居人文环境表现出平原低、山区高,城镇高于乡村的空间分布格局,受城市行政层级影响显著。(3)关中平原城市群人居环境综合质量指数介于0.216~0.716之间,呈现出以关中平原、汾河谷地向外梯级递减的带状空间分布格局。(4)关中平原城市群人口密度与人居环境质量空间分布显著一致,总体呈现出平原高于山地,城市高于乡村的空间分布规律,人居环境质量越高,人口密度越大,土地利用也越充分。  相似文献   
58.
China’s tourism industry has witnessed rapid progress in recent years, and is now an important part of global tourism in dealing with climate change. Within a framework of Pressure-State-Response (PSR),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emission reduction pressure, carbon emission status, and responses of stakeholders in China’s tourism industry. Findings include: 1) The central government’s strategy and rapid growth of the industry scale exert rising pressure on China’s tourism to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2) Carbon emissions of China's tourism account for 13%-14.6% of global tourism, and about 3% of China’s emissions overall. Chinese tourists’ per capita carbon emission is lower than half of the global level. 3)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energy-saving and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In the tourism industry, documents, standards and other regulative measures have been issued to ensure that business practitioners set up green operational and managerial systems. In the field of tourism transportation, China's high-speed rail, new energy vehicles, and urban shared bicycles, have developed very rapidly in recent years, and they have effectively reduced the carbon emissions in traveling. Furthermore, this paper finds that Chinese tourists already have awareness and willingness for low-carbon tourism.  相似文献   
59.
鉴于新疆地区对中国乃至中亚有着特殊的战略意义,本文针对不同数据源及分类系统在土地覆被数据的空间分布上缺乏互通性问题,结合2010年目视解译土地利用现状遥感监测数据、GlobeLand30和GlobCover2009共3种土地覆被数据,采用类型相似分析、类型混淆分析、混淆矩阵分析、空间一致性分析4种方法开展精度评价及一致性分析,以期对土地覆被数据在中国西北干旱区的适用性及适用范围提供有效建议。结果表明,3种土地覆被数据对新疆地区土地覆被类型构成基本一致,且对裸地类型的辨识度最高;新疆地区中高度一致区域占新疆总面积的95%;3种数据两两对比时,总体精度在64.11%~72.57%之间,其中目视解译数据/GlobeLand 30组合表现出最高水平,且仍有提高空间,反映出目前相同卫星传感器是提升精度评价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且不同分类系统、分类方法、空间分辨率及卫星过境时间等因素对精度评价结果也会产生巨大影响。为解决此类问题,利用多源土地覆被遥感数据的融合技术提高数据精度,或是利用深度学习对遥感影像资料进行精确地解译和判读,将是今后全球土地覆被制图及应用领域的主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0.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nd evaluate three long-term wave models for application in simulation-based design of ships and marine structures. Designers and researchers often rely on historical weather data as a source for ocean area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hindcast datasets or in-situ measurements. The limited access and size of historical datasets reduces repeatability of simulations and analyses, making it difficult to assess the sampling variability of performance and loads on marine vessels and structures. Markov, VAR and VARMA wave models, producing independent long-term time series of significant wave height (Hs) and spectral peak period (Tp), is presented as possible solutions to this problem. The models are tested and compared by addressing how the models affect interpretation of design concepts and the ability to replicate statistical and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ave process.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VAR and VARMA models perform sufficiently in describing design performance, but does not capture the physical process fully. The Markov model is found to perform worst of the tested models in the applied tests, especially for measures covering several consecutive sea sta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